中國娛樂網(wǎng) > 綜藝節(jié)目 > 正文
中國娛樂網(wǎng)訊www.kudkon.com “東方紅,太陽升”,人們對這段音樂肯定不陌生,可多少人知道這就是我國國寶級文物——曾侯乙編鐘出土后第一次被正式奏響的旋律,這段樂曲還曾被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 “東方紅一號”帶上太空響徹寰宇,成為中國聲音的象征。本周日北京衛(wèi)視的《非凡匠心》張國立親自造訪從事編鐘復制工作26年的頂尖編鐘鑄造大師李明安,并邀請到了研究中國編鐘12年之久的德國音樂家老鑼和妻子龔琳娜,用代表中國青銅鑄造和中國禮樂輝煌成就的編鐘上演一場盛大的編鐘音樂秀。張國立感慨:“編鐘沉睡千年,重新鑄造編鐘是上天賦予編鐘鑄造工人們的使命,工人們在破舊的工廠中做著一件特別偉大的事,鑄造出珍貴的文化瑰寶。”
中外藝術大師因編鐘結緣
編鐘發(fā)源于戰(zhàn)國早期的禮樂文明,曾侯乙編鐘的出土讓人們看到,早在2400年前,中國就有了七聲音階和完整的12音律。曾侯乙編鐘音域?qū)拸V,有五個八度,比現(xiàn)代鋼琴只少一個八度,卻比鋼琴早了一千多年問世。這讓來自德國的音樂家老鑼醉心不已,專注研究中國的編鐘音樂已經(jīng)12年。因此當張國立打電話給龔琳娜拜托她找一位編鐘音樂家時,她哈哈大笑,這人不就在自己家里嗎?
巧的是,此次張國立要拜訪的編鐘復制大師李明安也因幾年前老鑼在香港做的一次編鐘演奏會而與他相識。幾位藝術大師出于對編鐘藝術的熱愛相聚在一起,李明安帶著張國立和龔琳娜夫婦參觀了編鐘車間,從蠟膜、澆筑到實踐親自調(diào)音,一口編鐘看似笨重,但整個制作過程的精細讓幾位嘉賓大為感慨,張國立說:“一想到編鐘鑄造工人們費這么大勁,研究多年才復原一只大羽鐘,理應讓更多的人了解編鐘的魅力”。張國立和老鑼都對調(diào)音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在體驗校音過程中老羅錯誤頻出,經(jīng)過多次嘗試終于漸入佳境,然而耗費了大半天調(diào)音,卻覺得并無差別;張國立靜下心,在調(diào)音師傅的指導下反復打磨,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調(diào)到合適的音高。調(diào)音差一點點,整口鐘就全部報廢,李明安介紹說,光調(diào)音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要學十年以上,而自己二十六年如一日,追尋著回蕩千年的鐘聲卻也只是在編鐘藝術上剛剛起步。工匠們傾盡全力游走于毫厘之間,十年磨一劍,只為五音分的差距。
張國立頌屈原 龔琳娜夫婦再現(xiàn)鐘樂和鳴
編鐘,作為中國禮樂的輝煌成就,也是中國青銅鑄造的巔峰之做,穿越2400多年的歷史風霜,被保留下來,然而讓藝術家們遺憾的是,迄今并沒有一本完整的編鐘樂譜被找到。龔琳娜和老鑼夫婦深感責任重大,“這真正代表中國的聲音,如何能把它唱出來,傳出去,是我們這一代音樂人需要去做的努力。”老鑼從事編鐘音樂研究已經(jīng)12年,他坦言希望有更多的中國音樂人、世界音樂人一起來揮灑音樂熱情,讓世界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穿越古今的音樂魅力。
在本期節(jié)目最后,張國立、老鑼、龔琳娜合體奉獻了一場充滿神秘感同時恢弘大氣的編鐘音樂秀。隨著舞臺燈光轉(zhuǎn)換,舞臺上的曾侯乙編鐘復制件震撼呈現(xiàn),張國立開始朗誦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身著戰(zhàn)國時期長衫的龔琳娜登場,伴隨著編鐘幽遠鏗鏘的金石之聲次第奏響,以其獨有的高亢嘹亮的嗓音百轉(zhuǎn)千回地詮釋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印記。致力于還原曾侯乙編鐘的制作大師和醉心于編鐘古樂的音樂家,以滾燙而精深的匠心,與兩千多年前偉大的工匠之魂遙相叩問,帶給人們依然堅守著責任與夢想的“非凡匠心”。欲知這一闋鐘樂和鳴將會發(fā)出怎樣直擊心靈的震撼之聲?敬請關注北京衛(wèi)視3月5日本周日晚21:18播出的《非凡匠心》。